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通俗小說跨媒介交涉研究專題
Textuality,Audibility and Visibility:Taiwanese Popular Literature in Intermediat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黃美娥 
課號
TwLit7148 
課程識別碼
145 M14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5,6,7(12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現今臺灣文學有關通俗小說研究,雖然已有言情、武俠和推理小說專論,但論及個案探討,大多關注戰後瓊瑤、古龍等人作品,而不清楚戰前本土作家墾拓情形,也鮮少擴及戰後其他名家,整體而言相較純文學小說研究仍屬荒漠。其次,在研究趨向方面,多從類型論著眼,往往忽略小說作品與電影的交涉狀態,乃至於相關影片語言的聲音政治、主題歌曲、明星角色表演問題,其實也頗堪玩味。因此,本課程擬引領學生採取通貫、多元視角加以考察,分從文本、聲音、影像入手,留心臺灣通俗小說的跨媒介、跨文化現象,甚至於跨地域的傳播意義,盼能裨益臺灣通俗小說與大眾文化交涉研究的廣度和深度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聚焦臺灣通俗小說及其與電影、流行歌曲、歌星、明星之間的跨媒介、跨文本、跨地域交涉研究,開課目標有三:其一、追溯臺灣通俗小說在日治階段的發展概況,同時掌握戰後曾有可觀作品問世而學界仍鮮少耕耘的若干名家,進而再探臺灣通俗小說史發展軌跡;其二、帶領學生嘗試跨媒介研究,在分析通俗小說經典作品文本內容之餘,亦能注意通俗小說改編電影情形,包括台語片、健康寫實電影及其他,進以擴展通俗小說分析向度;其三、透過小說與電影的交涉研究,使電影研究、明星研究、歌星研究更為豐富,有利開啟新思考視野;其四、藉由本課程關注議題,進行台灣文學、文化的跨地域研究。 
課程要求
1.上課事先閱讀通俗小說和觀看電影
2.課程參與討論和口頭報告
3.撰寫期末書面報告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7-10小時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學生來信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□通俗小說作品
平路,《何日君再來:大明星之死?》(新北:印刻,2002)
李費蒙,《賭國仇城》(台北:名人,1977)
李費蒙,《職業兇手》(台北:兄弟出版,1955)
吳漫沙,〈三鳳歸巢〉(台北:風月報)
金杏枝,《冷暖人間》(台北市 : 文化圖書,1959)
禹其民,《籃球情人夢》(台北市:文化,1962)
徐坤泉《可愛的仇人》(台北:前衛,1998)
徐坤泉《靈肉之道》(台北:前衛,1998)
瓊瑤,《瓊瑤經典作品全集》(台北:春光,2019)
鄒郎,《死橋》

 影片文本
辛奇導演,《恨命莫怨天》(1957)
辛奇導演,《難忘的車站》(台北:永達影業出品,1965)
陳洪民導演,《三鳳震武林》,1968
宋存壽導演,《庭院深深》,1971
李翰祥導演,《揚子江風雲》,1969
陳可辛導演,《甜蜜蜜》(英屬香港: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,1996)
陳子謙導演,《3688想入飛飛》(新加坡:華映娛樂,2016)

□其他
配合各週上課主題,開列閱讀清單。 
參考書目
 專書和專書論文
Edgar Morin著、鄭淑鈴譯,《大明星:慾望、迷戀與現代神話》(台北:群學,2012)。
三澤真美惠著、李文卿、許時嘉譯,《在「帝國」與「祖國」的夾縫間:日治時期台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2)
下村作次郎、黃英哲編,《台灣大眾文學》第一輯•八冊(台北:前衛,1998年8月)
口述電影史小組,《台語片時代》(台北:電影資料館,1991)
中島利郎編修,《日本统治期台湾文学•台湾探侦小说集》(東京:綠蔭書房,2002)
中島利郎編修,《日本统治期台湾文学集成 • 台湾通俗文学集》、(東京:綠蔭書房,2002)
王君琦主編,《百變千幻不思議: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》(臺北:聯經出版,2017)
尼可拉斯.莫則夫Nicholas Mirzoeff 著、林薇譯,《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》(臺北:行人文化,2016)
吉見俊哉著、蘇碩斌譯,《媒介文化論》(臺北:群學出版社,2009)
吉見俊哉著、李尚霖譯,《聲的資本主義:電話、Radio、留聲機的社會史》(臺北:群學出版社,2013)
呂訴上,《台灣電影戲劇史》(台北:銀華出版部,1961)
李明璁,《時代迴音――記憶中的臺灣流行音樂》(臺
北:大塊文化,2015)
李明璁主編,《樂進未來――臺灣流行音樂的十個關鍵課
題》(臺北:臺北市政府文化局,2015)
彼得•拉森著/聶新蘭、王文斌譯:《電影音樂》,(山東:山東畫報出版社,2009年)
林以衡,《東、西文化交錯下的的小說生成 :日治時期台灣漢文通俗小說對東亞/西洋》(新北:稻鄉出版社,2019)
林芳玫,《解讀瓊瑤愛情王國》(台北:台灣商務,2006)
林奎章,《台語片的魔力:從故事、明星、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》(台北: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,2020)
張文菁,《通俗小説からみる文学史:1950年代台湾の反共と恋愛》(日本:法政大学出版局,2022)
張昌彥,〈台語片時代:1955-1961〉收錄黃建業編,《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:1898-2000》(台北:國家電影資料,2005)
張英進主編、西颺譯:《華語電影明星》,(北京:北京大學,2011年)
莊奴、楊曦冬,《怎能遺忘鄧麗君》(台北:普金傳播有限公司,2006)
陳建志,《流水年華鳳飛飛》(台北: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2009)
陳國偉,《類型風景:台灣戰後大眾文學》(台南:國立台灣文學館,2013)
陳彬彬,《瓊瑤的夢:瓊瑤小說研究》(台北: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,1994)
陳曉雲,《明星研究:理論與實踐》(北京:中國電影出版社,2019)
陳培豐,《歌唱臺灣》(臺北:衛城,2020)
黃仁,《悲情台語片》(台北:萬象,1994)
黃仁,《台灣電影百年史話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,2004)
黃美娥,《重層現代性鏡像: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4)
黃美娥,〈從「日常生活」到「興亞聖戰」:吳漫沙通俗小說的身體消費、地誌書寫與東亞想像〉,收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,《台灣文學的感覺結構:跨國流動與地方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(南投: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,2015)
黃美娥,〈新加坡與鳳飛飛—《想入飛飛3688》電影的記憶敘事與聲音感知〉,收入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編,《經緯桃園:2018桃園學》(桃園:桃園市政府文化局,2019)
黃儀冠,《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:台灣「文學電影」之跨媒介改編》(台北市 : 台灣學生,2012)
葉月瑜,《歌聲魅影─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》(台北:遠流出版公司,2000)
葉洪生、林保淳著,《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》(台北:遠流,2005)
廖金鳳,《消逝的影像─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》(台北:遠流,2000)
劉秀美,《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》(台北:文津,2001)
盧非易,《台灣電影:政治、經濟、美學(1949-1994)》(台北: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8)
盧非易,《台灣電影─政治、經濟、美學(1949 — 1994)》(台北:遠流,1998)

 期刊論文
張文菁,〈1950年代台灣中文通俗言情小說的發展:《中國新聞》、金杏枝與文化圖書公司〉,《台灣學研究》17卷(2014.10),頁89-112。
陳國偉,〈越境出走:費蒙一九五○年代犯罪/間諜小說中的香港〉,《現代中文文學學報》13:1(2016)頁156-173。
黃美娥,〈一九三0年代台湾漢文通俗小說の「場」における徐坤泉の創作の意義〉, 言語社會7(東京: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科,2013.3),pp.7-27.
黃美娥,〈戰後初期台灣通俗小說初探—從「作家論」到「場域論」的考察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學報》26期 (2018.04),頁185- 220。
黃儀冠,〈言情敘事與文藝片-瓊瑤小說改編電影之空間形構與現代戀愛想像〉,東華漢學19期 (2014/06),頁329-372。

 學位論文
吳瑩真,〈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〉(嘉義: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2)
徐意裁,〈現代文明的交混性格—徐坤泉及其小說〉,(台南:成功大學學台文所碩士論文,2005)
張毓如,〈廣播小說:二十世紀中期台灣聽覺文化與聲音敘事〉(台北: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,2017)
陳幸祺,《台語電影明星演員研究─以四個明星演員為例》(台北: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4)。
陳冠如,〈瓊瑤電影研究(1965-1983) 〉(彰化: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7)。
黃柏維,〈從《行道天涯》到《何日君再來》——平路小說的新歷史書寫〉(台北: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0)。

 會議論文
黃美娥,2021.11.13〈為天下女人訴不平:金玫與台語片《難忘的車站》〉,新竹在地文化與跨域流轉: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新竹清華大學華文所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學生出缺席、上課參與度、口頭及書面報告之各項成績,合計一百分。 
10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08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15  日治時代臺灣通俗小說1---臺灣小說史與通俗小說史 
第3週
9/22  日治時代臺灣通俗小說2---類型論、作家論與作品論 
第4週
9/29  戰後臺灣通俗小說類型論 / 王品涵演講 
第5週
10/06  戰後臺灣通俗小說與1950年代文學史 / 張文菁演講 
第6週
10/13  通俗小說與台語片 1:《三鳳震武林》、吳漫沙〈三鳳爭巢〉 
第7週
10/20  通俗小說與台語片2:思相枝:林福地的台語片年代 / 林福地演講 
第8週
10/27  通俗小說與台語片3:金杏枝小說《冷暖人間》與台語片《難忘的車站》 
第9週
11/03  從電影到電視劇:林福地的影視耕耘與生態觀察 / 林福地演講 
第10週
11/10  小說、電影與明星1:禹其民小說《籃球情人夢》 
第11週
11/17  小說、電影與明星2 :瓊瑤小說與林青霞電影 / 林芳玫演講 
第12週
11/24  參訪國家電影中心圖書館 
第13週
12/01  小說、電影與明星3 :鄒郎《死橋》與李翰祥《揚子江風雲》 
第14週
12/08  跨媒介與跨地域歌星研究1:鄧麗君、《甜蜜蜜》與《何日君再來》 
第15週
12/15  跨媒介與跨地域歌星研究2:鳳飛飛、《3688想入飛飛》 
第16週
12/22  課程討論